"避重就輕"是人性吧,我想。


不管大人,還是孩子。總是會為自己挑些"趨吉避凶"的話來說。


我們大人得靠多加反省,盡量讓自己說的話接近事實,才不致於造成個人格的扭曲變形。


但為人父母,師長卻要小心,


避免讓孩子避重就輕的言詞所蒙蔽,而造成親師之間的誤會。


在學校如果碰到家長黑白不分的來興師問罪,


那你不難想像,孩子回家向父母說了些避重就輕的話,而引起了父母的誤會,不諒解,


這時候親師之間的信賴與真誠的溝通就更顯得重要。


在常常與女兒的對話中,我也漸漸發現她這種避重就輕的缺點,


不是撇清老師(教練)沒說,就是託詞"忘了",


 


所以,你問她"游泳教練有沒有糾正她動作的缺點,告知她那些該改進?"


她會理直氣壯說"沒有",


直到你帶著孩子三方面對面"對質",


就會發現孩子變得理不直,氣不壯,


 


你問她"為什麼今天上鋼琴課時,好幾次相同的錯誤重覆了十次,"


她會憤怒又委曲的說"那有?只有錯四次好不好?只有一個地方錯十次而已,"


 


現在如果聽孩子說起老師(教練)的責備,我會選擇對老師(教練)的信任多一點,


因為我不是不夠相信自己的孩子,


只是光聽孩子的片面之詞,是件危險的事情,


長久下來,受害的還是孩子,因為她不能誠實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問題,


這樣麻煩肯定會越來越大,


如果孩子不能認同或接受老師(教練)的責備,我會選擇陪她一起去了解真相,聽聽老師(教練)的說法。


這是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問題,最近因為有這樣的事例,讓我有了這樣的感想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整天愛媽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